王充闾: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

时间:2018-12-10浏览:182

王充闾: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

(通讯员 乐琦 张菲垭 摄影 艾秋铃娜)1116日下午15点,当代散文大家、著名学者王充闾先生应邀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参加人文学院“名师大讲堂”活动,举办题为“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教授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李蕾和人文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此次“名师大讲堂”。

 


王充闾,辽宁盘山人,中国当代散文大家,著名学者,最后一批接受过系统国学教育的学者。他曾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等职务。在国内外二十余家出版社出版散文、诗词、学术著作(如《春宽梦窄》《清风白水》《沧桑无语》)等五十余本,出版《充闾文集》二十卷。其文学创作,尤以历史文化散文见长,享誉国内。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广泛传播“南有余秋雨,北有王充闾”之说。散文集《春宽梦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连续两届被聘任为“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

本次讲座围绕“诗外文章——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话”的主题展开。王充闾先生在本次讲座上以80余万字的新作《诗外文章》为引,对“古代的诗人如何将哲理转变为艺术”进行了详细、精彩的讲解。《诗外文章》是一部创新型散文新作。作者依凭近五百首历代哲理诗的古树,绽放哲学智慧、人生感悟的时代新花。创作中,他借鉴东坡居士的“八面受敌”法,每立一题义,都是从多重视角研索、深思,从而拓展了情趣盎然的艺术空间,做出准确而精辟的点拨。全书意蕴丰厚,格调清新,文情并茂,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在讲座上,王充闾先生讲述了新作《诗外文章》的“前世今生”,在长达40年的孕育里诞生的《诗外文章》汇集了先生的心血,其中收录的上起先秦,下及现代的500多首诗篇,寄予了先生“借树开花”——依托哲理诗的古树,开放文化散文的新花的期待。在文学创作、文学创新的道路上,要处理好“原生义与衍生义”“学术功力与生命体现”“诗内与诗外”和“同样的诗与不同看法”这四种关系。同时,王充闾先生也就社会对《诗外文章》的三种不同态度做出了应答。


 

在对“诗”和“哲理”的重点叙述中,先生分“诗富有哲理的重要性”和“古代诗人如何在诗句中展现哲理”两部分生动有趣地讲解了“古代的诗人如何把哲理变为艺术”。他将古代诗人展现哲理的方法总结为“意境”“意象”“理性”三根“魔棒”并列举了一串大家熟知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场的同学都不自觉地被王充闾先生的精彩讲解深深吸引,听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