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玮

发布者:薛霖娜发布时间:2019-07-30浏览次数:1983


张一玮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一玮,河北廊坊人,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电影文化研究、文学文本阐释。近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文艺研究》《文化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河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主持省级社科科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课题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多项。 


主讲研究生课程: “文艺批评学”“艺术原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研究导论”“文艺社会学”等。


主讲本科课程:“文化研究经典文献导读”“文学概论”“美学概论”“文艺美学”“精神分析与文学阅读”“金庸作品文本分析”“当代电影与时尚文化”等。

  

主要研究成果: 

学术专著《空间与记忆:中国影院文化研究》;

学术专著《从名著到电影: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

学术专著《异质空间与都市意象——一种对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都市空间呈现”的研究》。

  

论文《福柯“异质空间”概念对当代电影批评的意义》;

论文《异质空间与乌托邦——一种都市文化批评的视角》;

论文《电影院与中国现代城市文化:一个文化研究的论题》;

论文《从空间生产与地方性实践看中国影院史》;

论文《虚拟旅行与感官变迁:一种中国早期电影观看经验及其文化内涵》;

论文《声音与现代性:默片至有声片过渡时期的中国影院声音史问题》;

论文《20世纪2040年代京津地区的德国电影传播状况》;

论文《真光电影剧场:空间、放映与城市记忆的历史叙述》;

论文《建筑、形式与想象:中国早期观影空间生产的三个层面》;

论文《空间、权力与殖民意识形态:沦陷时期的北京电影院》;

论文《〈北洋画报〉中的天津影院文化与现代性》;

论文《电影中的都市电影院:语境、叙事与风格》;

论文《〈吴宓日记续编〉与“十七年”时期的个体观影史》;

论文《顾颉刚日记中的北京观影空间》;

论文《名人记录中的国家形象:茅盾、叶圣陶和巴金出访日记中的观影书写》;

  

论文《“烟花女儿翻身记”:两部禁娼电影中的女性表演及其文化意义》;

论文《蔡楚生日记中的〈南海潮〉剧本创作史(1938-1965》;

论文《屠光启:沪港两地类型化商业电影的编导者》;

论文《〈迎春花〉:城市影像、李香兰与殖民时代的电影工业》;

论文《“庐山恋”:旅行、景观与电影院》;

论文《新中国电影中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入及意识形态语境》;

论文《感知、空间与都市性:电影中的电梯影像》;

论文《跨文化已经下当代咏春拳电影的文本策略》;

论文《“山寨电影”的民间审美形态探析》;

论文《作为文本的女影星:〈北洋画报〉和〈大公报〉中的黄柳霜》;

论文《周星驰的脸与电影中的乌托邦身体》;

论文《有关电影的电影:冯小刚影片中的一条隐含线索》;

论文《体制中的阅读、倾听与书写——〈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自由”主题》;

论文《名单、劳动与节庆日:〈辛德勒的名单〉的文化解读》;

论文《技术复制时代的爵士乐:〈海上钢琴师〉的文化解读》;

  

论文《情境、角色与媒介:对〈人生〉两版本中集市与文化馆场景的分析》;

论文《陈设、差异与住宅经验:〈雷雨〉的空间诗学解读》;

论文《跨语际的旅行者:张承志作品中的语言和文化翻译问题》;

论文《对现代文学中住宅空间及其经验的三种文学批评思路》;

论文《回忆性散文的文学特征与功能——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个案》;

论文《清末中国人欧美游记中的灯光书写及其文化意义》;

论文《汽车旅行:两篇郁达夫游记的跨文化书写》;

论文《无政府主义者的旅行:对巴金〈旅途随笔〉的文本分析》;

论文《柯布西耶〈东方游记〉的跨文化叙述》;

论文《两部日本人旅华游记中的卫生书写及其文化阐释》;

论文《〈驿路梨花〉中的旅行与乌托邦叙事》(合著,第一作者);

论文《“十七年”时期的“光之风景”——论刘白羽、杨朔游记散文中的现代空间书写问题》(合著,第一作者);

论文《歌谣〈烟花女儿翻身记〉的叙事主题与文化语境》;

论文《父亲的脸:关于〈背影〉的哲学解读》(合著,第一作者);

论文《事件、技术与记忆——〈一件小事〉的一种哲学阐释思路》。

  

Email: zhangyiwei@c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