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论坛在中国大学校园的延展——戴小华女士走进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堂

发布者:乐琦发布时间:2020-05-21浏览次数:466

2019522日下午两点,“亚洲文明论坛在中国大学校园的延展——戴小华女士走进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堂”文学交流活动在图书馆102报告厅圆满举办。戴小华女士(回族)是少数民族作家的杰出代表,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少数民族预科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文学交流实践课程。

戴女士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文学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戴小华女士此次访华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邀请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分论坛做主旨发言,并应中国作协的邀请参加“文学助力文明对话座谈会”。戴小华女士在世界华文文学,尤其是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世界华语传媒领域影响力极大,是人文交流的典范。

戴小华女士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从左到右依次是:潘耀明(香港作家联会会长)、王蒙(原文化部部长、作家)、戴小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谭天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此次戴小华女士向图书馆捐赠个人华文文学著作,分享《我的创作观:从<忽如归><因为有情>》,并以“海外华文文学助力文明对话”为题与海外华文文学学者进行文学对话,是亚洲文明论坛在中国大学校园的延展,饱含中国传媒大学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暨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红旗、《名作欣赏》主编张勇耀、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数字信息室副主任汤俏也参加了此次文学交流活动。

活动现场合影

活动现场举行了隆重的赠书仪式,戴小华女士为此次活动的师生赠送个人著作70册。

乐琦副教授希望在座的每一位中传小白杨都能够多读书、会读书,培养扎实的人文素养,成为“书香满腹气自华”的新时代全能传媒人,一起传播文学之美,分享读书之乐。

戴小华女士发表演讲

接着,戴小华女士发表了题为《我的创作观:从<忽如归><因为有情>》的演讲,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心路历程。戴女士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成长、写作,在没有希望的黑夜里坚守勇气和意志,历经苦难却不失坚忍不拔的精神,最终创作出经典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忽如归》是书写个体生命与国家伤痛的历史长河,《因为有情》就像河岸上一棵棵缀满真情与大爱的生命之树,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中华民族至高的国家信仰、英雄精神与人文关怀。同时,戴小华女士多次表达了对中国传媒大学深深的敬仰,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来。

参加对话的学者,左起:王红旗、汤俏、戴小华、乐琦,张勇耀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暨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红旗、《名作欣赏》主编张勇耀、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数字信息室副主任汤俏与我校乐琦副教授共同进行了以“海外华文文学助力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学者对话。几位学者围绕戴小华女士的作品,探讨了海外华文文学、女性文学的创作现状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助力和促进作用。大家各抒己见、妙语频出,对话过程精彩纷呈,台上台下互动不断。学者们认为:目前,在世界华文文学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外华文作家,他们身在异国,坚持用华文写作,书写异域视阈下的家国情怀。戴女士的华文书写,与其他海外华文作家相比,具有她的独特性,特别是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际,分析戴小华家国书写的独特性,研究戴小华作品中的家国书写,不仅可以拓展华文文学研究,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东南亚海外华人的真实心理状态,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文明互鉴,之后,学者们将通过对话建立桥梁,以戴小华女士为核心,共同推进海外华文文学与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最后,现场专家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表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态度。“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舒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气度。“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呈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彰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眼光。

戴小华是推动马来西亚和中国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是杰出的少数民族中国现代华文文学作家。戴小华表示,“我非常愿意担当文化的传播者,世界各地的人们,有了了解就会有理解,有了理解大家才能够创造很和平和谐的一种关系。这种感情应该是长久且稳定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文化人的一个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5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号召: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此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以文学对话的形式践行亚洲文明论坛在中国大学校园的延展,对于全体少数民族预科班同学而言,是一份鼓舞和激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