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发布者:乐琦发布时间:2019-01-17浏览次数:3860


         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李晓彩,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晶教授


     2018年的9月11日,我来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实现了我人生当中一次重要的身份回归,我从一名高校教师重新作回到学生,这是我任职11年来的一个梦想,今天这个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一种“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豪迈跃然而生。

    寻梦?是的!我坚信这里承载着我求学求仁、求自由的梦想。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有资深的教授,有优良的学风,有怡人的环境,我们来到这里无论是读博、读硕还是读本,或三年或四年,这段时间都是我们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时间。我在高校求学、任教的这些年里,见到过一些走失自我,迷乱方向的大学生,忙着赚钱、搞关系、混人脉,恍惚中丢掉了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学问。做学问,乍一听,有点老学究劝学的味道,其实是真正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昨天开学典礼上,一位校友说到:“好好读书吧,我们今后几十年的文化消费都要依靠这几年的积累。”说得言真意切。虽然人生学无止境,但学习兴趣的激发、思考能力的培养、学问品格的修养就在这几年成型。我们拿什么来面对十年、二十年甚至年老的自己,我们凭什么在三、四年之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又如何能让自己历久弥新,长葆活力,那就是要夯实学问的基石,筑牢成人的基底,建构稳固而多彩的人生大厦。

    撑一支长篙吧!它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给予力量。在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能茁壮成长。因为,我们有可敬可佩、可亲可爱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诠释了什么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我今年报考的是张晶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回想起去年报考之前,我惶恐不安地加了张老师的微信,正紧张着不知该如何向老师说明来意时,张老师秒回了一条:“李老师好,我是张晶。”我当时惊喜得有些眩晕,怎么会有这么谦逊的博导?之后,我自报家门,向老师表明我考博的意愿,并请老师给列一些阅读书目。张老师非常有耐心地帮我答疑解惑。复试之后,我基本上可以确认被录取了。那时候,张老师给我发过来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风景照片,我打开手机那一刻,被中传校园的美景给迷醉了。我能领会到老师的用心,从那时起,我来中传的期盼更为的热切。我相信,像张老师这样集人格魅力和学术追求的老师,在中国传媒大学还有很多,我也庆幸我们能有机会耳濡目染这些老师的风范。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之所以来中国传媒大学读博,是因为,这里有“青草更青处”的诱惑。兰波说“生活在别处。”我觉得,那是一种对此处的绝望,也是一种对别处的妄想。我今天想说的是,“生活在此处,大学在此处,从这里起航,勇于探索,敢于坚持,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我们选择的人文学科是一个含情脉脉的学科,是保持人性温度的学科,只要靠近她,我们就会爱上她。一旦爱上她,我们就会为她“辗转反侧,寤寐思服。”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如果你知道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如果我们在专业学科领域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前方将别有洞天。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其本心是求学。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忘初心,敬爱师友,砥砺前行!唯知努力,唯有奋进,唯有敢为人所不敢为,我们才能开创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